中国密封网 - 密封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行业新闻 | 企业新闻 | 行业标准 | 政策法规 | 行业知识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行业标准 > 上海石化为91万个密封点做“体检”
9.biz | 商业搜索

上海石化为91万个密封点做“体检”

信息来源:mooioo.com   时间: 2019-12-23  浏览次数:26

 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12日电 经过两年努力,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运用LDAR检测方法,在生产装置梳理出91万个密封点。通过对密封点定期“体检”、动态跟踪,该公司有效降低了装置泄漏风险,厂区边界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5%。

引入专业公司,摸清装置“家底”

  上海石化的乙烯装置始建于上个世纪,经过多轮改造后,陆续建成和投用了14台裂解炉,占地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,相当于20个标准足球场。这样一套管线复杂的老装置,会有多少个密封点呢?两年前,为了摸清现场密封点的“家底”,该装置发动员工一起查找,最终找到了4万多个密封点。

  与此同时,上海石化其它生产装置也在找它们的密封点。经过各方努力,63万个密封点被汇总到上海石化相关部门。尽管数据庞大,但该公司管理层判断,公司的密封点远不止这个数字。

  为此,2018年上海石化引入专业服务公司,通过参考精准的仪表和管线流程图,以阀组和仪表实际安装位置为依据,将现场密封点分成合理的组群,并且拍照建档。然后,该公司以此为依据,建立了建厂以来首份详细的投用装置密封点清单。最终,工作人员根据清单,在公司生产现场共梳理出了91万个密封点,单在乙烯装置就清点出122806个密封点,远超之前上报的4万个。

采用专门设备,消除“不可达点”

  在以往的LDAR检测中,总会有一些点被归为“不可达点”,要么是位置太高,要么是离平台太远,尽管知道这些点的存在,却没有办法对它们定期“体检”。

  此次梳理现场密封点时,上海石化首次摸清了装置的“不可达点”总数和分布位置。并通过采用延长杆和先进的红外探测器来解决“不可达点”的检测问题,将它们拉入定期“体检”队伍。

  据了解,延长杆加上检测人员手臂长度,能把检测探头送到5米外的距离,可轻松检测到该公司9成以上的“不可达点”。超过5米的“不可达点”,检测人员会使用红外探头,远距离探测其是否存在泄漏。通过初步的红外检测数据,再配合运用符合相应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计算公式进一步验算,保障这些“不可达点”不会被漏检和错检。

建立规范制度 实现动态“体检”

  有了专业服务公司的技术服务,上海石化LDAR检测工作可谓如虎添翼。但是,该公司管理层并没有因此就做“甩手掌柜”。

  在实际检测中,上海石化对全部现场密封点进行挂牌管理。其中,泄漏量较大的密封点挂黄牌,修复后又再次发现泄漏的密封点用红牌。挂牌制度配合定期复检,上海石化实现了对全部91万个密封点的动态管理,为及时修复泄漏隐患,提供了指引方向。

  在此基础上,上海石化设备管理部门还制定了专门的抽查制度。专业服务公司采集到现场检测数据后,该公司设备动力处会按照一定比例,从中随机抽取部分数据,对这些数据进行现场核对,为LDAR检测数据质量再上了一道“保险”。

  通过为91万个密封点定期“体检”,及时消除密封点的泄漏隐患,再加上其它环保举措,进入今年四季度以来,上海石化厂区边界挥发性有机物浓度,较去年同期降低约5%。

  下阶段,上海石化计划为未来的LDAR检测工作提供新的信息化手段,让LDAR检测数据实现实时检测、实时传送,为进一步提高LDAR检测的质量,提供更丰富的技术手段。(完)

注: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!   

编辑:许兵  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密封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